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对中国40家钢铁企业的输美钢铁产品发起“337调查”。根据该调查程序,美方一旦裁定企业有违规行为,相关产品或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27日表示,美方的行动“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钢铁业的困境,只会对正常贸易秩序造成干扰。

目前的中国钢企正在大规模限产、减产。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屡屡“开枪”,以保护自己国内的生产企业,中国的钢铁企业屡屡“中枪”。
近期欧美对中国钢铁业发起的“贸易战”远不止于此,继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热轧卷板发起反倾销调查后,5月13日,欧盟又发起了针对该产品的反补贴调查。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产冷轧钢板产品的进口税率提高至522%。5月25日,美国决定对中国、印度、韩国等生产的耐腐蚀钢材征收反倾销关税,而中国产钢材的税率要远高于其他国家。而早在今年初,欧盟就对中国产的包括建筑用螺纹钢在内的钢材征收了一系列新关税。

中国钢铁业频繁遭到打压,首先是因为自身目标太大。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的一半,随着国内需求趋于饱和,过去两年中国加大了钢材出口力度,这是对外部需求上升的正常反应,也是中国钢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结果。然而,全球钢铁价格的暴跌,造成从澳大利亚到英国、乃至美国部分工业中心的钢铁企业大量倒闭,中国的钢铁企业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美国和欧洲均指责中国用高额补贴向全球市场大量输出钢铁,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倾销”,拉低了国际价格。
专业人士分析,实际上,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欧美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亚洲才是中国钢铁出口的主战场,占比达到70%左右,主要是东南亚。但如果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欧美国家采取“双反”调查,无疑会使中国钢铁企业雪上加霜。
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多次表示,当前钢铁产业面临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需求不振所致,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