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银川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在统筹市域规划和管廊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银川市确定10个试点项目,建设10条综合管廊,总长39.12公里。
据悉,银川市综合管廊项目将着力发挥银川“智慧城市”特点,依托于“一云一网一图”的信息平台,建立由BIM物理信息、数字化监控系统和GIS信息系统组成的智能管廊系统。

首先,管廊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改扩建同步实施,坚持高效率、低损耗的综合建设方案,同步建设地下人行通道、BRT快速公交系统等设施。在新区试点项目中,主要解决与穿湖底隧道合建、跨水系、穿铁路等技术难题。管廊纳入了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等道路范围内所有管线,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管廊的功能和效益。
此外, 银川将在宝湖路与满城街交叉路口西北角,建设面积2074.3平方米的主控制中心。两个副控制中心分别建在西夏区怀远路与丽子园路交叉口东北角及兴庆区元通路和省道203交叉口北侧。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将在2017年年底投入使用。三处控制中心分别建在银川市三个区,今后能通过数字化系统依托智慧银川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管廊管理的数字化控制。建设期今起至2017年12月,2018年起投入运营。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标准高、施工体量大、周期长。将BIM技术全面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通过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资源配置、进度优化等应用,避免设计错误及施工返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工期效益。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整体还处在施工建设的初级阶段,以政府试点工程为主。从长远来看,综合管廊方兴未艾,将在勘测和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信息化线监控四大产业形成一个万亿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