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世界导读】: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大力支持,“2016梁思成建筑奖”评选活动,经过个人申报、提名委员会提名、评选委员会评选,最终评选出Kenneth King Mun YEANG(杨经文,马来西亚,汉沙杨有限公司)、周恺(中国,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为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7月18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召开梁思成建筑奖评选会议。该奖项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鼎力支持,是面向世界引领国际建筑方向的奖项,是授予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最高荣誉。2016年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委员会由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会委员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张锦秋、何镜堂、程泰宁、崔愷、孟建民、王建国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建筑师协会前主席瓦西利斯斯古塔斯,格雷伯普尔弗建筑事务所合伙人马格格雷伯等国际建筑专家组成,国际建协国际竞赛委员会联席主席诘泽格罗胡尔斯基,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任观察员。经过评审,马来西亚建筑师Kenneth King Mun YEANG(杨经文)、中国建筑师周恺荣获2016梁思成建筑奖。
Kenneth King Mun YEANG,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197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建筑系,获博士学位。现任马来西亚汉沙杨有限公司总裁。曾任马来西亚建筑学会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英联邦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他是国际著名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一个真正生态持续性方案必须建立于生态环境学的基础之上,因为生态学是所有人类活动和建筑环境的共同空间。他的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数学“分块矩阵”、“基本系统理论”、“建筑环境的原力学”、“生态系统设计的基础”、“生物气候性”设计技术与原理等,并应用于“生物气候学摩天大楼”和“垂直城市设计”。代表作品:马来西亚Mesiniaga大厦(获1996阿卡汗建筑奖,1996澳大利亚建筑学会国际建筑奖,1993马来西亚建筑学会优秀商业建筑设计奖)、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大厦(获2005新加坡政府绿色标志白金奖、2011新加坡建筑学会外观设计优秀奖银奖)、马来西亚ROOF-ROOFHOUSE (获1995美国肯尼斯·布朗亚太文化与建筑设计奖)、马来西亚DIGI技术运行中心、新加坡启汇城大厦(获2016 FIACI生态可持续性发展金奖、 2011新加坡建筑学会设计荣誉奖)等。
周恺,196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以相融的方式建造是周恺一直坚持的建筑观。这种“相融”是指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用恰当的建造方式,营造有意境的空间,即关注场所、空间和建造。他的创作不希望过分地强调建筑的标志性,而是希望其与周边有一个良好的相互关系,与环境相融合。注重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一种符合中国人文化观念的、充满意境的空间。提倡建造逻辑的合理严谨,是建筑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同时希望建造成本相对简约。代表作品: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工程(获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2014亚洲建协建筑金奖)、东莞万科塘厦双城水岸商业中心(获201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南京佛手湖一号地(获2014亚洲建协独立住宅荣誉提名奖)、青海玉树州格萨尔广场(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图书馆(获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天津音乐学院综合教学楼(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获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新建门诊综合楼、前门大街及东片区保护整治项目等。
梁思成建筑奖 Liang Sicheng Architecture Prize
“梁思成建筑奖”是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Union International des Architectes)支持、面向世界授予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国际奖项。
梁思成建筑奖以激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建筑教育水平为宗旨。该奖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于2000年创立并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专项奖励基金,以表彰、奖励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杰出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从2014年起,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国建筑学会独立主办。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将西方现代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体系引入中国,并试图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技术背景下创立中国建筑学体系的关键性人物,同时也是将中国建筑与艺术成就系统地介绍到西方世界的中国学者。他参与组建了中国建筑学会,并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国际建筑界的学术交流,梁思成作为中国政府派遣的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大厦等重要国际合作设计项目。梁思成的著作与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西方认识中国建筑与艺术的重要桥梁。
梁思成建筑奖得到了中国建筑界的高度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界的影响力和建筑师的知名度。从2016年开始,梁思成建筑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获奖者两名。获奖者将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奖励每人10万元人民币。
梁思成建筑奖的候选人应致力于促进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建筑设计代表作品能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其建筑学术成就,对建筑学研究和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梁思成建筑奖的产生,采取专家提名与提名委员会提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提名委员会投票确定候选人名单,然后由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在评选结束后一个月内在中国建筑学会网站和相关媒体上公布获奖名单。
【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办法】
第一条 为激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和建筑教育水平,200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设立梁思成建筑奖,该奖项以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以表彰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绩和卓越贡献的杰出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梁思成建筑奖转交中国建筑学会主办。自2016年起,梁思成建筑奖得到国际建筑师协会的大力支持,评选范围扩大至国际范围。
第二条 梁思成建筑奖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面向世界并引领国际建筑设计和学科发展方向的奖项,是授予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最高荣誉。本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获奖者两名。获奖者将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牌,并由梁思成奖励基金向每位获奖者颁发奖金10万元人民币。
第三条 梁思成建筑奖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致力于促进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建筑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其建筑设计代表作品能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并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其学术成就,对建筑学研究和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第四条 获奖人的产生,采取专家提名与提名委员会提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并由提名委员会以投票方式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由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具体程序为:
(一)在评选年度的4月份,在中国建筑学会网站及相关媒体发布梁思成建筑奖接受提名的信息。世界范围内,活跃在建筑领域的任何人(除现任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委员和评选委员),凡符合本办法第三条所述条件的,均可以获得提名。
(二) 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委员会对被提名的及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而未被提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统一进行推荐;提名委员会对所有被提名者进行投票,获得提名委员会半数以上赞同票的被提名者进入候选人名单。
(三) 由中国建筑学会通知候选人提交一份候选人本人背景材料和设计作品资料(内容见评选细则)。
(四)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委员会通过对入围候选人进行全面评议,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候选人进行多轮投票,以每轮减半数的淘汰方式产生获奖者名单及其顺序,最终评选出两名获奖者。
(五)未能获奖的候选者可以成为下一届候选人。梁思成建筑奖的提名最多连续三届,如三届仍未当选者,可相隔两届后再被提名。
第五条 提名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的组成。
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委员会由中国建筑学会邀请建筑领域9至13位知名专家组成,该委员会专家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提名委员会的委员不应成为被提名者。
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委员会由在世界范围内认同本奖项核心价值的9至13位具有良好专业声誉的建筑师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的代表。前一届的获奖者将有责任担任下一届评选委员会委员,以更好地延续该奖项所传达的价值观。被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委员会提名推荐的候选人不能进入本届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委员会。
第六条 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评选结果在评选结束后1个月内公布。
第七条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拥有其作品资料的版权,中国建筑学会拥有对其作品资料的无偿使用权,用于梁思成建筑奖相关图书的出版发行以及媒体和网络的宣传推介。
第八条 梁思成建筑奖的颁奖仪式在评选年份的第二年举行,可安排在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或重大国际活动中进行。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建筑学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