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国产品马应龙痔疮膏在国外大火,可另外一种中国产品却在全球范围内四处碰壁,陷入尴尬境地,这就是:中国钢铁及其制品。前有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热轧卷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后有美国宣布中国冷轧钢材“存在低价倾销和补贴情况”,竟然将进口自中国的相关产品最终进口税率提高至令人惶恐的522%。

更令人震惊的是,欧洲议会日前以压倒性多数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拿来说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钢铁。欧洲议会认为,中国钢铁业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果。
经过上述中国钢铁“全球不容”的局面,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钢铁为何会在全球树敌,无处容身?原因有三:物美、价廉、产量大。
咱翻翻资料就知道,1957年的时候,中国钢产量还只有335万吨。2007年,中国钢产量比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排名第三的美国、排名第四的俄罗斯、排名第五的印度、排名第六的韩国、排名第七的德国、排名第八的乌克兰之和还多。而2015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了8.04亿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2016年1月,中国粗钢产量分别达到了美国的9倍,欧盟28国的4.7倍。

有报道称,中国钢铁每年的产能已经接近人均1吨,但可能还有所隐瞒。换句话说,如果中国钢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其他国家就不用生产钢铁了,中国就可以满足全世界。由于中国大的钢铁企业多是国企,事关地方GDP和政绩,所以钢铁产能就想貔貅一样,只增加很难减少,逐步就发展到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钢铁业的产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之首,但产量的辉煌掩盖不了钢铁业的内在危机。近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陷入过剩,钢铁行业也不可避免出现了拐点。未来压缩过剩产能,提高产品质量,才是中国钢铁的唯一出路。目前挂牌的钢铁股,市净率多在1倍左右挣扎。最近的欧盟、美国、印度的双反行动,摧毁了钢铁行业的小阳春。
由此看来,中国钢铁行业的苦日子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