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世界导读】:作为绿色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雨水专项设计将水的自然循环、水在城市中的循环和水在建筑中的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雨水利用能够产生节水、削减洪峰流量、改善生态环境、涵养地下水源、维持水量和缓解地面沉降等诸多效益。在国内频繁“看海”的当下,雨水利用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绿色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雨水专项设计将水的自然循环、水在城市中的循环和水在建筑中的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雨水利用能够产生节水、削减洪峰流量、改善生态环境、涵养地下水源、维持水量和缓解地面沉降等诸多效益。在国内频繁“看海”的当下,雨水利用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绿色建筑评分体系中,作为“非传统水源”中的雨水得到了更多更深层次的关注。有关雨水的所有得分,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1.节地4.2.13条,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总分值9分。
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比例达到30%可直接得3分;有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再得3分;透水铺装占硬质铺装面积达到50的话也可以得3分。
2. 节地4.2.14条,合理规划地表和屋面雨水径流,实施外排雨水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6分。
本条意在对场地内雨水合理地实施减排控制,对于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的得3分,达到70%可得6分。
3.节水6.2.10条,非传统水源合理利用,评价总分值15分。
对于住宅、办公、商店、旅馆类建筑既可计算出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来进行评分,也可以根据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措施来评分;按措施评分时,非传统水源利用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的评分规则如图1所示:

图1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评分规则
4.节水6.2.11条,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8分。
只要非传统水源的水质能够满足《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中规定的空调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均可以替代自来水作为冷却水的补水水源,此条根据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按图2评分:

图2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分规则
5.节水6.2.12条,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相关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评价总分值7分。
对于不设景观水体的项目本条可以直接得7分;有景观水体需在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设置例如前置塘、缓冲带等前置处理设施或者将屋面、道路雨水接入绿地,经绿地、植草沟处理再进入景观水体,以此来控制面源污染,有控制面源污染措施可以得4分;此外当采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进化可以得3分。
6、总结
以上把采用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而在绿色建筑中直接或间接得分进行整理如图3、图4所示:

图3 雨水专项规划在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关联得分

图4 雨水专项规划在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关联得分
因此,雨水专项设计的5条得分点在绿色建筑的评价中计权后最高可得9.6分,是仅次于空调系统的重要关注点,在绿色建筑评价中有巨大优势。